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服务生活服务
【地名的由来】大营村:因岳飞在此安营而得名
我为人人2023-08-14【生活服务】39165人已围观
大营村:
因岳飞在此安营而得名
▲大营村古民居 记者刘菁 摄
▲大营村古门楼 记者刘菁 摄
□记者刘菁 通讯员时秋霞
大营村位于灌阳县水车镇,距县城约40公里。7月26日,记者初次来到大营村。眼前平整的水泥路面、成排的三层小楼、干净整洁的地面展示出新农村的美好样貌,看不出一丝古村落的影子。却不想,这里暗藏着数百座碉楼古民居。
大营村为何以“大营”为名?村里年近七十的时建国老人告诉记者,岳飞平南时曾在此建起点将台,古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大兵营,这就是大营村名的由来。彼时大营村有四个大门,按东南西北分布,大门均配有岗哨。除此之外,门内还布置有暗哨、暗道、暗门等。营外有一条护村河环绕着大营。护村河不仅可以防止敌人进攻,还可以为军营防火。时建国老人告诉记者,大营村内是一个像迷宫般的兵营。在当时的大营村里,除了驻扎着军队,还建有校场、钱房、官仓、磨坊、医药坊、铁匠铺等。
“这边是新街,村中老街靠边还有数百座古民居。”大营村委副主任时文平告诉记者。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大营村现存的碉楼前。碉楼,村里人也称为“门楼”,大营的门楼依旧矗立在原址上。门楼上题着一副对联:恩承北阙,爽挹西山。“在门楼前有一个下马桥,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到了那里都必须下马,走路进入大营。”时文平说。继续往前走,狭窄的街道边上,古民居逐渐多了起来。脚底下凸起的鹅卵石路面、屋顶上错落的瓦片、高高翘起的飞檐,都展示出主人往日的荣耀。
沿着小路一直走,一湾溪流忽现,就到了大营村旧时的时氏祠堂。祠堂门口有一块石碑,石碑上所刻文字说明了时氏宗族来源。原来,时氏始祖的名字叫时应宗,原籍江南庐州府庐江县,大概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明洪武二年奉母命代舅出征,来到灌阳,任指挥使。时氏世袭至三世祖时,与驻扎在新街镇时官营的刘氏表亲互换营房,迁入大营。所以,现在的时官营无人姓时,大多姓刘,而大营村大多都姓时。
在灌阳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没有三斤半,别往大营站。”说的就是大营村人的酒量十分了得。这就不得不提到大营村里的两口千年古井,一口叫做“白鳝井”,另一口叫做“黄鳝井”。村里老人告诉记者,两口井在地理位置上是平行呼应的,这两口井井水不仅清冽,而且常年不会枯竭,村里人从古至今都在这里打水,用于做饭、洗衣等。大约这就是大营村酿出来的酒十分香醇,大营村人酒量好的原因。
记者站在昔日的护村河边,风过无痕,水面一片平静。岸边整齐的建筑倒映在清澈的河面上。自岳飞平南后,大营村一片安宁。校场在岁月变迁中被夷为平地,门楼也在风雨的洗礼中变得陈旧,昔日在此练兵打仗的古人后代也拿起农具开始了安稳的农耕生活。大营村虽以岳飞在此安营而得名,但富足、安稳的生活却也在此展开。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