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服务生活服务
叙丝路故事 话美美与共:第三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大赛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我为人人2024-12-15【生活服务】9701人已围观
“友谊万岁,友谊万岁……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当悠扬的音乐响起,来自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俄罗斯、巴西、尼日利亚、埃及和中国的青少年选手代表们手拉着手,合唱《友谊天长地久》。以影像为笔,用歌声传情,跨越国界的丝路友谊在舞台上璀璨绽放。
中外青少年合唱《友谊天长地久》。(供图)
12月6日,由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福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大赛启动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梁栋、马尔代夫马累市市长亚当·阿齐姆、波兰科沙林市市长托马什·索比拉吉、尼泊尔丹库塔市市长钦坦·塔芒、柬埔寨暹粒市副市长海勇、老挝琅勃拉邦市副市长萨伟·西拉万和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副市长黛比·马歇尔-洛布、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馆领事陈秀玲、菲律宾驻厦门总领馆领事胡瑞刚以及福州市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及意向友城、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代表、驻华使领馆代表、评审专家、大赛获奖选手表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文化盛会。
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梁栋。(供图)
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梁栋代表福州市向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福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与战略支点城市,始终站在开放与交流的前沿。青少年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希望大家用镜头记录福州之美,用创意讲述福州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福州的精彩。
梁栋表示,希望“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能够成为连接世界青少年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纽带,进一步深化福州与国际友城以及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马尔代夫马累、波兰科沙林、尼泊尔丹库塔、柬埔寨暹粒、老挝琅勃拉邦、新西兰北帕默斯顿、美国塔科马、巴西坎皮纳斯等,让我们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友谊之路越走越深。
马尔代夫马累市市长亚当·阿齐姆。(供图)
马尔代夫马累市市长亚当·阿齐姆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团结的象征,它跨越了海洋连接各国,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他肯定了大赛对丝路文化交流的积极贡献。摄影大赛作为加强文化联系的创新方式,通过镜头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他期望大赛继续用创新的力量激励丝路各国青少年,共同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共创丝路文化美好未来。
柬埔寨暹粒市副市长海勇。(供图)
柬埔寨暹粒市副市长海勇对所有年轻参赛者表示祝贺,肯定了柬埔寨参赛者在大赛中的出色表现,参赛者们用图像展示了丝路沿线国家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他表示,大赛让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能够分享他们的独特愿景,展示丝路文化的多样性。他期待未来各方能继续携手,共同促进丝路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颁奖典礼现场揭晓了获奖名单,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梁栋分别与马尔代夫马累市市长亚当·阿齐姆,波兰科沙林市市长托马什·索比拉吉、尼泊尔丹库塔市市长钦坦·塔芒,老挝琅勃拉邦市副市长萨伟·西拉万和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副市长黛比·马歇尔-洛布为获奖选手代表一同颁奖。
颁奖典礼现场。(供图)
6位获奖选手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来自福州格致中学陈诺拍摄的《文化与历史沉淀的美》获得摄影作品A组一等奖,他表示本次摄影大赛增进了青少年群体间的友谊;俄罗斯莫哲伦科娃·安娜拍摄的《高加索山村》荣获第三届“丝路”大赛摄影作品B组一等奖,她希望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景通过这一平台汇聚在一起;来自中国昆明陈俊鹏拍摄的《火的盛会》获得摄影B组一等奖,他表示从这次活动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来自马来西亚乔兰斯·约瑟夫的作品《沙巴州古达区婆罗洲之角》获得短视频A组一等奖,她表示会一直坚定自己热爱的摄影领域,一路走下去;来自尼日利亚的明霞表示,文化是我们的故事,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桥梁;来自巴西的桑塔纳表示,巴西是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中巴两国的交往书写着更加精彩的故事。
第三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自启动以来,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共收到来自五大洲68个国家的2755件作品,展现出丝路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美美与共的画卷。
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启动仪式。(供图)
活动现场,福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梁栋宣布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梦启丝路影绘世界”为主题,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随后,领导和嘉宾参观了优秀作品展,近距离感受“丝路”文化的璀璨魅力。
活动期间,获奖选手还前往福州三坊七巷、马尾船政、烟台山进行研学参观,亲身体验福州文化魅力,感受福州城市蓬勃发展活力,在文化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国际青年间的友谊,共同书写跨越国界的青春篇章。(邱郁雯|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阅读剩余全文()Tags: